高密度、高可靠性:我国科学家实现金刚石光学信息存储
IT之家 11 月 29 日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 11 月 27 日发布博文,宣布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光学信息存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实现高密度高可靠性金刚石光学信息存储。
项目团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夏慷蔚等人在光学信息存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并发展基于金刚石发光点缺陷的四维信息存储技术,具备面向实际应用所需高密度、超长免维护寿命、快速读写等关键特性,有望为“数据大爆炸”信息时代所亟需的新一代绿色高容量信息存储提供解决方案。
这项研究成果以《Terabit-scale high-fidelity diamond data storage》为题,于 11 月 27 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
项目背景
信息时代已进入“大数据”阶段,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技术不断进步,正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力量。对海量数据的应用将在民生、医疗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且重大的影响。
然而,当前数据存储技术(如磁盘、光盘、固态硬盘等)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数据量的增长,存储容量的瓶颈和高能耗问题已成为制约海量数据处理与应用的关键挑战之一。
通过精确制备纳米材料光源并调控光信号的强度、波长、偏振等多维度特性,光学存储技术近年来成为实现高密度存储的重要发展路径之一。
然而,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差、信息读写速度较慢、误差大以及高能耗等问题,使得光学存储技术在向实际应用转化的过程中面临巨大挑战。
研究成果简介
本文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金刚石中一种可精确人工制备的发光点缺陷,成功解决了上述系列挑战。
研究发现,金刚石中的原子尺度弗兰克尔缺陷具备稳定的发光特性,并能精确制备可控调节其发光亮度来编码数据,成为理想的信息存储单元。
得益于金刚石材料的超高硬度(为自然界最坚硬材料之一)以及其卓越的化学稳定性(如抗酸碱腐蚀等),存储在金刚石光盘中的数据极为稳定。
通过高温测试并结合阿伦尼乌斯定律预测信息单元的稳定性,即使在 200℃高温环境下,金刚石中数据的存储寿命可以远超百年。同时,该存储无需任何维护(如温湿度控制等),不产生数据存储的能耗。
为了实现高密度高可靠性存储,研究人员发展了基于飞秒脉冲加工的快速高精度三维缺陷制备技术,单个飞秒脉冲(约 200 飞秒)即可完成对存储单元的制备,信息写入精度高于 99.9%,已达到蓝光光盘国家标准。
研究人员还进一步发展了二维、三维的并行读出技术,可同时实现对上万比特高效读出。当前,存储单元的尺寸可达到 69nm(约为波长的十二分之一),单元间隔在 1 微米左右,存储密度达到 Terabit / cm3 量级,比蓝光光盘存储密度提高三个量级。
IT之家附上参考地址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