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0 元”下单模式暗藏套路和风险,“先用后付”不能让人莫名其妙

xxn 阅读:74340 2024-11-28 10:00:28 评论:0

IT之家 11 月 28 日消息,央视新闻昨日(11 月 27 日)发布视频,披露了“先用后付”服务开通容易关闭难的难题,对此方式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服务开通容易

IT之家援引央视新闻的报道称,很多消费者反映,在网购时,系统将“先用后付”默认设置为首选支付方式,导致消费者不经意间点击完成了“0 元”下单。

整个购物过程,无需面部识别,也无需输入密码,听起来非常便利,甚至有些网络使用能力不高的中老年消费者误以为这是某种电商平台的产品试用促销,直到点击确认收货后,突然收到扣款通知,才发现自己的钱包被掏空。

关闭困难

“先用后付”等付款方式因系统将其默认为首选,往往开通轻而易举,甚至有些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已启用该功能,但关闭时却较为困难,给许多消费者带来了困扰。

记者调查发现,如果消费者想要关闭“先用后付”功能,一般需要进入“我的”再点击“设置”,找到类似“支付”或“钱包”选项才能关闭。记者下单后立即尝试关闭该功能,系统会显示“存在履约中的订单暂时无法关闭”,只能等待所有订单收货或售后结束,期间不再下单,才可关闭该功能。

据某投诉平台显示,搜索关键词“先用后付”有 9000 余条投诉信息。默认开通、难以退货、下单后随意涨价、引导分期付款等问题成为投诉的“重灾区”。

“先用后付”可能存在哪些套路和风险?

“先用后付”是各大电商平台基于消费者的个人信用而推出的一种支付方式,达到一定信用条件的消费者,被授权以 0 元购买商品或服务,并允许在收到确认且满意的商品后再支付。

这一消费支付新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消费信贷模式,旨在降低用户下单决策门槛,快速实现订单转化。

这种新型支付模式具有简便的优点,但对消费者而言,也蕴含套路和风险:

  • 存在的风险提示不足。一些平台将此付款功能默认为首选,但未明确说明具体条款;

  • 一些消费者反映关闭该功能后续操作困难,并须等待所有订单完成或售后服务结束后才能关闭;

  • 消费者可能不知情或无意间增加消费,导致过度花费;

  • 未能按时支付会导致逾期费用,并对个人信用记录产生影响。

专家:消费者应获得“先用后付”的选择权

相关专家指出,“先用后付”等支付方式本质上并非好坏问题。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决定购买或不购买任何商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服务的权利。

“先用后付”这类支付方式引发消费者不满的原因在于购物平台未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相关阅读: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