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 Karman + 获 2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目标 2027 年发射小行星采矿航天器
最新消息显示,一个名为Karman +的初创企业已经完成了20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合人民币约1.46亿元)。该公司的使命在于研发可自主前往小行星进行采矿的航天器。
Karman +的愿景十分前瞻性,他们计划打造一艘能够飞往数百万英里外的小行星进行采矿的飞船。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从小行星的表岩屑中提取水资源,将其运回地球轨道,为太空拖船和老化卫星提供燃料,以延长其寿命。除此之外,Karman +还计划从小行星中提取稀有金属和其他材料,促进太空制造业的发展,为地球资源开采提供替代方案。
尽管这一计划听起来有点像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但Karman +团队相信,随着自动化技术和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以及公司在航天器开发中采用现有组件的策略,实现目标可能比想象的更加接近。
Karman +预计,与之前数十亿美元的小行星探索任务相比,他们的任务运营成本将控制在1000万美元以内。同时,该公司认为太空燃料补给市场的潜在价值可能高达每年数十亿美元。
Karman +的团队目标是在2027年首次发射。该公司总部设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由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Teun van den Dries在荷兰创立。Karman +以其欧洲背景成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这次种子轮融资由位于伦敦的Plural和安特卫普的Hummingbird领头,还有巴黎的深科技基金HCVC、Lookout的Kevin Mahaffey、以及未透露身份的天使投资人和van den Dries本人。
Karman +的名字来源于卡门线(Kármán Line),也就是地球大气层与太空之间的分界线。
小行星采矿不仅是一个全新的前沿领域,还具有潜在的成本效益。常规的太空探索需要从地球发射所有组件,成本高昂。而小行星位于轨道位置让其成为获取资源的最便捷、最便宜的地方,甚至比月球和地球发射都更具优势。
Karman +并非唯一一家进军小行星采矿领域的初创公司,AstroForge也在该领域展开竞争。不过,Karman +的计划依然面临一些挑战,他们的航天器尚未完成开发,更不用说测试了。虽然Karman +创始人相信成本可以控制在约1000万美元左右,但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几次航天任务探索了小行星,而每次任务的成本都非常高——例如,美国宇航局(NASA)的一项任务就超过10亿美元。
此外,小行星本身是移动的目标,绕太阳运行,与地球距离遥远。NASA数据显示,这些大小各异、甚至有建筑物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的距离在数十万英里到数百万英里之间。
另一个问题是卫星燃料补给。虽然Karman +的采矿计划基于提取资源进行补给,但并非所有卫星都使用氢气和氧气作为燃料,太阳能和电池也很常见。燃料补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而且似乎还有其他替代方案。
Karman +还面临着一个更为现实的挑战,即需要在发射前筹集更多资金。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