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 80 米大长度基准装置获批,精密测量技术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据IT之家报道,我国大型装备制造业不断发展,精密测量技术需求也随之扩大,从常规尺寸测量向大尺寸大空间测量迈进。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批准设立大长度基准装置,其测量范围可达80米,测量误差仅为2.45微米(相当于人在1600米外分辨头发丝直径),这标志着我国大尺寸精密测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此前,我国最精密的长度测量装置最大范围仅为1.2米,难以满足航天器对接、飞机翼身组装、船舶船体装配、风力涡轮叶片曲面检测等大型装备制造需求。新基准装置的建立扩展了测量范围至80米,误差控制能力提升了3个数量级(从毫米级跃升至微米级),解决了大尺寸零部件加工与装配中的“测不准”问题。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只有德国、美国、日本等7个国家拥有类似的大长度标准装置。我国此次技术突破在导轨长度方面仅次于日本100米的装置,但综合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一进展符合《计量强基工程总体方案》的目标,到2030年,我国将实现60%以上国家计量基准核心装置自主可控,突破50项以上计量关键技术。
建立大长度基准装置不仅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还标志着我国计量体系由“跟随”转向“引领”。
同时,这也是我国精密测量技术从“填补空白”到“国际领先”的重要里程碑。这项技术的辐射效应将扩展至航空航天、新能源、核电等战略产业,为全球高端制造业树立新的“中国精度”标杆。
随着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对精密测量需求的增加,这种技术突破将加速国内高端装备的全球竞争力提升,并助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广告声明:文中包含的外部链接仅供信息传递,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